• 主页 > 知识问答
  • 15分钟健身圈成亮点:全民健身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新华社记者

    打造围绕群众的“15分钟健身圈”,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价开放……前不久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了一系列眼目——抓好全民健身行动硬目标,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施工图”。

    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到来之际,这项重磅行动计划为公众提供了科学的健身指导和建议。从政府规划引导到全民广泛参与,多元化健身热潮正在各地兴起。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正在推动健康理念从“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我的地盘我说了算,“15分钟健身圈”成亮点——把“去哪儿锻炼”变成“适合你身边”

    “去哪里健身?”一直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全民营养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_全民营养操_全民健身营养

    马明宇,吉林长春市人,是一名有氧运动爱好者。然而,家门口的伊通河水又黑又臭,杂草丛生,长期以来阻碍了他健身锻炼。

    图为2012年10月3日凌晨,上海黄浦区外滩纪念塔太极教练站的太极拳爱好者和游客在上海外滩陈毅广场练太极拳强身健体。并享受漫长的假期。新华社发(潘华清 摄)

    近年来,通过水体治理和休闲健身场所建设,河滨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沿河健身步道也逐渐普及。每天傍晚,不少市民沿着伊通河滨步道精力充沛地散步。河水清凉,微风徐徐,柳枝摇曳,令人心旷神怡。

    “得益于政府为我们老百姓打造的‘15分钟健身圈’,我们现在出门在外就可以在风景中锻炼身体。”马明宇说道。

    全民健身的兴起与“15分钟健身圈”的流行密不可分。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2)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图为2017年7月15日,健身气功爱好者在满洲里新源体育中心锻炼身体。步行5分钟内即可找到免费的体育设施或场地。新华社记者 李俊东 摄

    在《健康中国行动文件》中,一组数据清晰描绘了健康中国的目标——到2022年、2030年,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率将超过70%、90%;人均运​​动场地面积分别达到1.9平方米及以上和2.3平方米。平方米及以上。

    行动要求政府努力在群众身边打造“15分钟健身圈”,让想锻炼的人有合适的场所。

    如今,“健身就在你身边”已经成为朋友圈的热词。在许多城市,绿道、城市公园、公共体育馆成为群众健身的主要场所,大量的竞赛项目也成为吸引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磁石”。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3)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图为2018年8月8日,瑜伽爱好者在贵阳一家瑜伽馆练习瑜伽。新华社发(张辉 摄)

    在各大城市,“马拉松热”、“广场舞热”、“自行车热”表明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广播操、职场操也越来越受到各单位、企业员工的欢迎。

    在农村,“一场两站”等体育设施已覆盖全国近57万个行政村,解决了农村健身场地问题……

    “大众健身意识增强,从过去的‘我要练’到现在的‘我要练’,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全民健身设施和早晚训练站遍布城市全民健身热潮在各地风起云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吉林省体育局局长张瑞林说。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4)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全民营养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_全民营养操_全民健身营养

    图为2018年4月2日,几位成都市民在成都时代精座社区健康仓锻炼身体。健康仓由集装箱改建而成,面积24平方米。全天24小时开放,通过扫描二维码付费。除了基本的健身器材外,仓库还提供空气净化器、空调、饮水机等设备,让市民在社区内自由、便捷地锻炼身体。新华社记者 蒋宏景 摄

    隔间里的“健康大师”,低头族的“健康运动”——运动处方让健康数据“美丽”

    仰肩敲键盘、翘二郎腿看资料、驼背吃外卖,不知不觉地改变了小隔间上班族的面貌;刷抖音、玩“手机游戏”、刷朋友圈,很多电子产品改变了上班族的面貌。人们成了“低头人”。

    29岁的成都市民小李白天长时间伏案工作,晚上回家则长时间玩手机游戏。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脚都麻木了。后来站立时间长了,腰部酸痛,走路也困难。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5)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图为2014年10月21日,山东青岛即发集团女工在缝纫机旁锻炼。新华社发(梁晓鹏 摄)

    全民健身活动调查数据不太“漂亮”: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3.9%,其中20岁至69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仅为14.7% %,成年人经常锻炼率处于较低水平。 、体力活动不足已成为许多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目前,虽然穿着短衣的“健身咖啡馆”越来越多,但运动不当带来的伤害也在悄然侵蚀着人们健身的热情。

    《健康中国行动》文件指出,个人必须掌握运动技能,科学锻炼,避免运动风险。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6)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图为2007年10月19日,两名市民在密云白河公园沿线的“健身长廊”上锻炼。新华社

    打开健康中国行动文档,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

    陕西省西安市红会医院运动医学诊疗中心主任郑江表示,观念从“必须锻炼”升级为“能锻炼”,关键是提高公众的科学锻炼水平全民素养,树立“运动是良药”的理念。根据不同的年龄、生活方式、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通过指导人们科学合理、适宜的运动处方,架起健身与健康之间的重要桥梁。

    如何让人们的健康数据“美丽”?郑江建议,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首先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加强专业运动医学机构建设,建立一批运动处方诊所。培养运动医学专业人才,提高评估运动风险和运动能力、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的能力。

    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北京体育大学等在运动处方构建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王正珍介绍,目前已开展12期运动处方师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7)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图为2018年7月8日,在长春市伊通河畔举行的2018全国徒步大会长春站,选手们在比赛。新华社记者 徐畅 摄

    “互联网+”赋能人人“动起来”——亿万健身新司机释放更多健康红利

    全民健身有益于个人、家庭、国家。

    8月6日,近2000名运动健身爱好者来到乐客体育上海全民健身嘉年华,一起拳击、举杠铃,拉开了一场充满青春荷尔蒙的派对。

    瑜伽、舞蹈、拳击、杠铃……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健身消费的升级,健身市场快速发展,“互联网+健身”日益火爆。全民健身奔向美好生活还有哪些新“玩法”,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弥补?

    围绕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的2022年、2030年应实现的目标,王正祯指出,健康中国行动明确了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作用和应实现的主要指标。不仅明确了责任和分工,而且有利于形成“组合拳”。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8)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全民健身营养_全民营养操_全民营养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图为2018年4月19日,西安大雁塔南广场,年轻人领舞。新华社记者 邵锐 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国家体育总局集团司司长郎伟表示,全民健身行动作为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之一,明确凸显了体育促进健康的作用,体现了全民健身是一项全民健身事业。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石。

    ——从个人来看,健康中国行动提出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或者总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体能运动活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运动,每天进行 6,000 至 10,000 步的体力活动。

    随着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老年人,健康中国行动提出鼓励老年人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的运动方式。在注重有氧运动的同时,注意肌肉力量练习和灵活性练习,进行适当的平衡练习,强化骨骼和肌肉系统,防止跌倒。鼓励老年人运动时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调整运动量。

    ——社会方面,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建立健全群众健身组织。体育联合会实现市、县、乡全覆盖,个体体育协会向群众延伸,让想健身的人加入体育组织。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0)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图为2013年2月5日,宁夏海原县施店乡仓环村村民参加农民运动会篮球比赛。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健康中国呼唤更高质量、更好效果、更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潮流。健康中国行动指出,将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实施普及冬季运动计划。发展中国特色健身项目,开展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弘扬和普及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运动。

    “下一步是更广泛地拓展健身方式。”郎伟举例说,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健身功法,应该与现代健身有机结合起来继承并发扬光大。据介绍,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开发了“中华健身气功”APP,将健身气功、功法、原理、养生养生融入现代健身活动中。

    ——政府层面,健康中国行动提出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全民健身场馆设施建设,建设一批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等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

    推动全民健身走进家庭,鼓励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郎伟表示,健康中国行动希望让人们走向健康、走向运动,让亿万人民能够更好、更阳光地工作。与生活,不断释放健康中国新动能。 (记者陈聪、瞿婷、廖军、赵丹丹、周琳、林娟、董晓红)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9)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图为2019年5月11日,刘子源在体育嘉年华仪式上表演《石锁上拳》。石锁是我国传统健身器材。因其形似古门上的挂锁,故名“石锁”。石锁钻的种类有近百种,技术不同,名称也各异。练习石锁不仅能增强力量,还能协调手、眼、身、步,达到全面健身的效果。新华社记者 杨蕾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1)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图为2019年2月7日,藏历大年初三,骑手在拉萨北郊赛马场进行马术表演。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2)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图为2018年12月14日,沉阳北陵公园,62岁的冬泳爱好者贾先生在零下10摄氏度的严寒中做好冬泳准备。新华社记者 姚剑峰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3)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图为2019年1月10日,北京延庆太平庄中心小学的学生在冰场练习滑冰动作(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专辑

    +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yzswood.com/html/tiyuwenda/9462.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